close
html模版夢回唐宋逛夜市 第B08版:深讀 20170524期 濟南時報


推薦



□本報記者 江丹洪樓夜市即將與市民告別 記者郭堯 攝古代夜市,不輸如今
存在十餘年的洪樓夜市即將與濟南市民告別。從5月26日開始,這個全長1300餘米的夜間馬路市場開始整治取締,限期一個月。夜市並非今天才有,從漢代開始,夜市交易就出現瞭,到瞭宋代,它才真正成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。比較一下熱鬧程度,古代夜市不亞於今天。
從漢到唐,夜禁擋不住夜市
在中國古代社會,夜市的出現幾乎有點不可思議。比如漢代,那時候維穩和消防的成本非常高,實行“夜禁”,尤其是在城市裡,晚上到瞭一定時間就關城門,進不去,出不來,任何人都不許無緣無故地在街上行走,白天的活兒沒幹完想趁著晚上加個班趕一趕趟兒也不行,當然也不允許燈火出現。
漢代在城裡的各條大街上設有治安亭,亭長全權負責相關區域內的夜禁工作。漢武帝時的城市警衛人員稱為“執金吾”,到瞭晚上就開始在城內巡查,或敲鼓,或鳴鐘,提醒大傢夜禁時間要做遵紀守法好市民。
在夜禁方面,從漢至唐皆如此。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,夜市偏偏就出現瞭。當然,夜市也不是一開始就在城市裡冒頭的,而是從邊地和鄉村最先發展起來的。比如漢代西北部的姑臧,也就是今天地處河西走廊的甘肅武威一帶,居住著羌胡少數民族。漢族與這些少數民族互通貿易,互相交換所需,從早上開始,直到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瞭,買的人、賣的人還不想散去,三拖兩拖就到晚上瞭,貿易依然。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,由於貿易繁榮,姑臧與相鄰的城市關系友好,民心安定,很少有民族擾亂問題出現。很快,姑臧成為著名的經濟貿易城市,或者說是大西北的經濟特區,姑臧的發展經驗也開始被其他城市學習。
在漢代,南方廣東嶺南一帶也有夜市出現,跟姑臧不一樣,這裡的夜市並不是因為貿易有多繁榮,而是因為其所生活的少數民族有特殊的民俗文化。根據北魏酈道元《水經註》的解釋,“男以竹筒掩體,女以樹葉蔽形”。雖然他們的習俗就是裸袒,但是與穿衣嚴嚴實實的漢人共處生活久瞭,也會因此有點害羞,於是就趁著夜晚出來與漢人交易。邊遠地區沒有什麼先進的照明設施,他們有一種特殊的認錢技能,即靠嗅覺,比如金子,聞一聞就知道成色質地的好壞。
並不隻是邊地百姓有交換貿易的需求,城裡的百姓也有。隨著物質的日益豐富,人們對貿易和娛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。其實在漢代,一些社會上層人士就利用特權開始夜生活瞭,偶爾夜間出去遊戲、宴飲一下。到瞭唐代,夜禁的執行力就更低瞭,幾乎成瞭政府的一紙空文,尤其是對那時候的王孫貴族而言,所謂的夜禁令在他們對夜生活的熱愛面前簡直什麼都不是。隨著夜生活的發展,夜市也從邊地蔓延到瞭中心城市。
唐代詩人杜牧的《泊秦淮》講的是歌舞升平裡的亡國之恨,但也反映瞭當時夜生活之豐富、夜間經濟之繁榮:“煙籠寒水月籠沙,夜泊秦淮酒傢。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後庭花。”秦淮河邊的酒店和KTV裡燈火通明,歌聲裊裊,人們照舊吃喝玩樂。詩人悲憤,國傢已經危機重重,你們怎麼還有心情過夜生活呢?
據說唐代夜市上的商品已經相當豐富瞭,尤其是南方的揚州,綾羅綢緞、金銀銅器、糖茶果酒,應有盡有。晚唐詩人王建看到揚州夜市的熱鬧,心裡跟杜牧一樣不是滋味:“夜市千燈照碧雲,高樓紅袖客紛紛。如今不似升平日,猶自笙歌徹曉聞”。
當時政府也不是沒有下令禁斷夜市,比如晚唐唐武宗就敕令取締京城夜市:“京城夜市,宜令禁斷”。因為當時的夜市確實帶來很多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,比如讓一些奸盜之徒在行惡之後容易藏匿,影響瞭對他們的抓捕;一些百姓為瞭在夜市中做生意,隨意搭建違建屋舍,破壞瞭城市建築秩序等。
宋代夜市,通宵營業很正常
夜市真正合法化是在宋代。宋太祖趙匡胤下旨廢除夜禁,鼓勵發展夜間經濟,從政策上為夜市發展提供保障:“京城夜市,至三鼓以來,不得禁止。”那時候開封的夜市十分熱鬧,“如耍鬧去處,通宵不絕”,即使是冬天,夜市也不會因為天氣原因就蕭條起來,“冬月雖大風雪陰雨,亦有夜市”。
小吃一直是夜市的主角之一。如今的夜市上,人們喜歡買個烤地瓜,吃碗涼皮,來串烤面筋,宋朝的夜市上,古人則夏天喜歡甘草冰雪涼水、麻腐雞皮、薄荷膏、香糖果子,冬天喜歡烤豬皮肉、油煎餃子、鹽豉湯等,從夜市這頭吃到夜市那頭,被稱之為“雜嚼”。
某種意義上,宋代夜市上,商傢的經營服務意識甚至比現在更強烈,看看現在濟南才有多少傢24小時營業的飯店,但在宋代,通宵營業實在太正常瞭,據記錄宋代民俗生活的《東京夢華錄》:“大抵諸酒肆瓦市,不以風雨寒暑,白晝通夜,駢闐如此”。
在“逛逛逛”的趣味方面,宋朝的夜市跟今天的夜市已經相當地相像瞭。比如說,如今的姑娘們喜歡逛夜市,因為夜市上有很多奇巧好玩的小玩意兒,還有一些物美價廉的日用品。宋代的夜市上也有,據介紹南宋臨安城市風貌的《夢梁錄》,當時臨安的夜市上有玉梅花、木樨香數珠、走馬燈、藏香、細扇、黃草帳子、挑金紗、背心兒等,如今夜市經典小吃炒栗子也風靡彼時夜市。
今天的賣卦人大多在天橋底下坐一馬紮,等著過往路人的註意,然後像對暗號一樣問一句:算卦吧?但在宋代夜市上,賣卦也是一景,他們有名號,能吆喝。據《夢梁錄》,這些賣卦人各有名號,比如“玉壺五星”、“泰來心”、“鑒三命”等,他們跟賣物件的一樣,也得吆喝攬客:“時運來時,買莊田,娶老婆”。
在宋朝,夜生活不再是王孫貴族的專屬,也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裡的一部分。到瞭明清時期,夜生活和夜市的內容更加豐富。比如端午節那天,明清夜市上就有看燈船活動。
據明朝史學傢張岱的《陶庵夢憶》:“年年端午,京城士女填溢,競看燈船。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,篷上掛羊角燈如聯珠,船首尾相銜,有連至十餘艇者。船如燭龍火蜃,屈曲連蜷,蟠委旋折,水火激射。舟中馓鈸星鐃,宴歌弦管,騰騰如沸。士女憑欄轟笑,聲光凌亂,耳目不能自主。”而如今的端午節晚上一般都幹什麼,在傢吃粽子,還是到夜市上吃粽子?
值得註意的是,盡管夜市熱鬧,但是安全隱患也一直存在。尤其是古代夜市,照明系統落後,光亮多依賴燭火,也發生過一些火災。比如乾隆年間,佛山有一傢會館在夜市演劇時照明走火,數百名觀眾無一生還。



返回本版

復 制超省錢

熱賣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eg89hw8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